哥林多前書

 

簡介

哥林多城市位於希臘,為當時亞該亞省的首府;商業、政治、文化和娛樂都很發達。它的環境是經濟富裕、廟宇林立、偶像崇拜、道德低落、生活放蕩,淫亂之風更是盛行(淫亂在哥林多城是一個普遍的生活特徵);教會和信徒處於這種環境裡,難免受到不良風氣和異教習俗的影響,因此哥林多教會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問題。

保羅於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先經過雅典,然後到達哥林多;曾與亞居拉、百基拉夫婦同工。保羅在哥林多居住約有一年半的時間,雖曾遭到敵對勢力的抵擋與毀謗,但主也在異象中對他說:不要怕、只管講,不要閉口,有我與你同在,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;因此保羅在事奉上有很好的果效,信主的人不少。


主旨

哥林多教會內有紛爭、結黨、驕傲、嫉妒、混亂、污穢,以及對真理有偏差、誤解,因此保羅特寫此書加以責備、糾正和解答,並同時闡述一些重要真理、教義和神的旨意;例如:神對教會的要求和信徒應當有的品德、操守與靈性,和有關生活、工作、婚姻、服事、聚會和恩賜等各方面的教導。

哥林多前書最首要目標,是行為上的革新。保羅的目的主要是矯正哥林多人視若等閒的偏差(分裂、容讓罪惡);其次是回覆來信中所問的問題以及信仰內涵的教導,特別是復活的真理。

  保羅特別著重十字架與聖靈的地位和工作,因為這是一切屬靈生命追求的根基和建造;保羅也對教會的管理、童身的問題、肢體的關係、最妙的道(即最高的道路)和最大的恩賜與復活的奧秘都作了專門的講論。


哥林多前書大綱:

壹、教會意義(一1~9)-引言

  一、教會屬神

  二、與主得分

貳、問題教會(一10~六章)

  一、教會的紛爭(一10~四章)

    1、教會的一些成員把他們的偶像人物放在顯要的地位上,這不單是以人誇口,也是一種驕傲。

    2、一些人認為個人身份的重要性取決於他們是由誰施洗。

    3、一些人顯然受希臘文化影響,非常看重智慧與口才。他們也批評保羅缺少這些條件。

  二、教會的混亂(五~六章)

    1、淫亂的事(五章)-教會的懲戒

    2、彼此爭訟(六章)

參、教會問題(七~十六4)

  一、婚姻嫁娶的問題

  二、食物與祭拜偶像

  三、女人蒙頭與擘餅

  四、聖靈恩賜的問題

    1、肢體相顧(十二章)

    2、愛的真諦(十三章)

    3、恩賜運用(十四章)

  五、死人復活的問題

  六、信徒捐獻的問題

肆、最後勸勉(十六13~24)-結語

  一、要儆醒站穩

  二、憑愛心行事

  三、以聖潔相待

(註1:一9 的「一同得分」原文是團契、相交。本節新譯本意思是「上帝是信實的,他呼召了你們,是要你們與祂的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連合在一起。」)


重要信息

一、外面的壓力不會毀壞教會,反而能讓教會更堅固;倒是教會內部裡面問題才是摧毀教會的禍首。

二、人喜歡把宗教道理,當作頭腦的研究,而不是用心靈去接受,結果,宗教的信念就沒有影響他們的道德行為,只成為外表的儀式,沒有聖潔的生命。

三、哥林多教會的主要問題

  1、教會信徒結黨分派。

  2、教會出現淫亂問題。

  3、信徒彼此控訴爭訟。

  4、信徒參與廟宇崇拜。

  5、主的聖餐出現混亂。

  6、信徒對屬靈恩賜有不正確觀念。

  7、信徒之間缺乏愛心。

  8、信徒不相信末日復活。

四、當時哥林多教會的問題現今仍然存在,有的還非常嚴重,因此本書的真理和信息對今天的教會有很實際的意義,因為神的道不因時代而改變。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和神的殿,靠著元首的權柄和聖靈的大能,依照神話語的規模,靠主名爭戰和禱告就沒有仇敵能站立的住。

五、一2:基督徒作為聖徒,其行為應該與世人有別,因為「聖徒」一詞有被分別出來的意思;表明信徒在地位上,因著基督的救贖,成為神的兒女,已經成聖,是神的子民了,與世人有別。同時,聖徒的生活也要不斷活出神子民的樣式,與蒙召的恩相稱,與世人的生活方式不同。

六、保羅在書中述說自己的工作是傳講釘十字架的基督,一位在軟弱中被釘的救主,並不是一般人會誇口的對象。保羅的意思是說:如果基督都如此的卑微,祂的僕人與跟隨者絕對不容有一點的驕傲。

七、保羅提醒信徒,有一些「明顯的」罪是與基督徒信仰毫不相容,會使人無份於神的國度(六9~10)。對於會使整個教會受到罪惡污染的,就必須將犯罪的人逐出教會。

八、保羅嚴厲譴責哥林多教會不但容忍犯淫亂罪的弟兄,甚至還表現出對這事某種程度的自負與傲慢(你們還是自高自大)。因此保羅責備他們要將「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...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,...」逐出教會與交給撒但是表達同一個意思;教會是基督同在與掌權的領域,逐出教會就是把他從神愛子的國度遷到黑暗的權勢,這樣的遷移被描述為「交給撒但」。「敗壞他的肉體,使他的靈魂可以得救」也許是指,當他受到撒但任意地攻擊後,或許會使他醒悟過來(像浪子一樣),再次回轉歸向神。所以,逐出教會也是出於一種愛的管教。

九、六3:有一天,聖徒將要審判世界。這大概是指,當基督來審判世界時,「聖徒們」將會伴隨著祂。

十、對於吃祭拜偶像之物。有些較軟弱的信徒仍然存有偶像崇拜的觀念,對他們而言,吃祭物是罪,因為他們故意違背良心,敬拜偶像;但對於剛強的基督徒而言,那不是罪,因為他們只是在吃無害的肉。

  一個人的行為也許是無害的,卻可能會促使別人犯罪;所以,信徒的行為必須受到對別人的愛來支配,愛的權利凌駕在個人自由的權利之上,即使是無害又合法的事(所以,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,我就永遠不吃肉)。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:世上有兩種人,一種是堅持自己的權利,另一種是常記得自己的責任。

十一、豈不知,在本書中出現十次;表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輕忽(或故意犯罪)已經領受的真理(屬靈的原則)。三16,五6,六2~3,9,15~16,19,九13,24

十二、哥林多前書除了關注基督徒信仰,也同樣關注基督徒的行為。世界是理所當然會結束的,死人將會復活,進入一種全新不朽的狀態中,這些信念需要強調,因為它們是早期基督徒信仰整幅圖畫的一部分。

十三、聖經裡看重男女平等的地位。十一11「照主的安排,女也不是無男,男也不是無女。」新譯本及呂振中譯本都是「在主裏面,女人不可以沒有男人,男人也不可以沒有女人」;意即在基督裡,男人和女人是互相依存的;如加拉太書三28「並不分...或男或女,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。」

十四、十二13「我們...都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。」「飲」意指:《我們都被浸透或我們都被灌滿》(卡森);滕近輝牧師解釋「飲」是獲得更新之意。所有的基督徒都已經得以進入聖靈並被聖靈淹沒;聖靈傾注的大能在我們裡面運行。我們是屬基督,也彼此相屬。

十五、十五20: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,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」,「初熟的果子」在歌羅西書一18有其呼應「祂是元始(開始,開端),是從死裏首先復生的。」若基督從死裡復活,顯而易見的是,透過神的恩典與大能,那些在基督裡的人也將要(必定會)從死裡復活。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5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