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道書

 

簡介

  本書作者以「傳道者」自稱,這詞原文是「召集者」或「集會的發言人」,意思是一個召集群眾來告誡的人。傳統認為所羅門是傳道書的作者,因為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王的大衛後裔只有他一個;並且作者享盡榮華富貴(二4~10),又滿有智慧(一16),多作箴言(十二9),正符合所羅門王的生平事蹟。

  本書出現「神」字共四十次,多指創造的神;出現「人」字四十七次,指被造的和墮落的人,所以本書是論人與神應有的正確關係。

按照猶太傳統,每年「住棚節」-這個慶祝歡樂的日子裡,要公開宣讀傳道書。


背景

  所羅門早年敬畏神,蒙神賜「智慧」,國勢聲望都達到高峰;中年過度安逸宴樂因女色而離開真神;晚年痛定思痛,悔悟前非,而以「傳道者」的身份,寫下傳道書,勸誡後代的年輕人趁早信靠神。


主旨

  傳道書中心信息就是在日光之下,凡事都是虛空,只有信靠日光之上的神,才是人生的滿足。「虛空」一字共用了37次;日光之下用了29次,乃指「物質的世界」。

  在世界裡,一切都是虛空,包括吃喝享樂;在真理中,一切都是神的恩賜,肯定吃喝是人的福氣(全書有五次之多),這不是世俗的享樂主義,乃是強調滿足的喜樂,是神給人的恩典;而神所賜的永生,更讓人有盼望和能力,突破現實的困境,超越日光之下的短暫和無常。本書強調人的本分是敬畏神(三14,五7,七18,八12~13,十二13),並且神會審判義人和惡人(三17,八12~13,十一9,十二14)。


大綱

 一、傳道者的經歷(一~二章)

 二、傳道者的觀察(三~四章)

 三、傳道者的感想(五~六章)

 四、傳道者的認識(七~八章)

 五、傳道者的考察(九~十章)

 六、傳道者的勸勉(十一~十二章)


重要信息

一、「虛空的虛空」這種疊句在原文有最高級的意思,亦即「虛空之極」。

二、傳道書經常被形容為悲觀厭世、消極頹廢、無奈嘆息;但事實上,傳道者是從世人的觀點,探究現實人生的世界,藉以說服人們:世人為求自我滿足,無止境地在功名利祿,和知識與智慧中打轉,終究是虛空;因為世人都得面對人生無常、死亡威脅和人性敗壞的困境。傳道書的確有濃厚的懷疑主義色彩,但本書的懷疑主義並非讓人悲慘絕望,而是導致使人及早悔悟,追求永生之道、敬畏神。

三、人一切的勞碌...有甚麼「益處」,這字原是指「餘物、差額或利潤」;這節經文是說,人一生的勞碌,並不會帶來永久的利益。(「日光之下」的直譯是「在太陽底下」)

四、傳道書似乎要讓我們知道:人乃是有思想的活物,不能滿足於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狀態,因此,有一股力量會催使我們為人生萬事去尋求合理的解釋。

五、箴言所講的智慧是屬天的,傳道書所講的智慧大部分是屬世的;因此,一18「多有智慧,就多有愁煩」。

六、傳道書的信息:

 1、人生的真相-虛空

 2、面對虛空應有的生活態度:

   a、對不解的人生,不應減低人的喜樂。

   B、對不解的人生,不應攔阻人努力工作。

   C、當儆醒敬虔,記念造我們的主。

七、傳道書的回應:

 1、審判

   a、神對人類的事及種種的不平並非漠不關心。

   b、人們的行為都將按神所定的標準接受判斷。

   c、敬畏神是閱讀傳道書最適切的回應。

 2、價值觀

   a、不可忽略的大前提-在日光之下的人生儘是虛空,毫無意義,都是捕風。

   b、人生的意義真只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嗎?傳道書是一種反面的教材。

   c、人類最大的焦慮就是害怕人生沒有意義和盼望;反面的教材有時它的效果高出正面的教材。

   d、指出一條路-信靠那位造物主並專注於祂,人生才有真正的永恆價值。

八、新約真理與本書內容能互相的輝映: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(來九27);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,惟獨遵行神旨意的,是永遠常存(約壹二17);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(太十六26)。

九、這世上最富貴的君王,尚且不能得到滿足,何況一般的世人;人間的知識、建造、積蓄、財富、娛樂、成功、尊位、青春、長壽,無不令人感到疲乏困倦,何況世上又有許多欺壓、不平、患難、流淚、災禍、貧窮、衰老和死亡。傳道書所講雖是實情,但,除非有屬天的眼光才能有徹底的覺悟。
十、
總之,傳道書在勸誡人:沒有神的人生,萬事萬物都是短暫和虛空,其結果是一條死路。本書最後以暮鼓晨鐘的口氣,勸告世人,一個人生命的全部,基本上是嚴肅的,因為我們如何使用自己的有限生命,如何盡我們的本分,將來都必須在神面前為此負責並交帳(十二13~14)。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57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