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利米書

 

作者簡介

  耶利米,意即「耶和華所高舉」;他出生於祭司家庭,約西亞王第十三年(主前627年)蒙召作先知,他奉差遣傳神審判的信息,在猶大歷史中最混亂黯淡的時期,克盡他先知的職分40年。

  耶利米感情豐富、多愁善感,是個孤單、時常眼淚盈眶的人,被稱作「流淚的先知」,他的工作也不被他的同胞接受,一生受盡了人們的嘲笑、譏諷、凌辱、逼迫和囚禁,但他仍然堅定地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,甚至不惜與政治、宗教領袖敵對;面對百姓的罪惡與神將臨的審判,耶利米內心的痛苦、衝突和憂傷,達到極點。

  在周圍有各樣攻擊的環境中,神讓耶利米單憑著信心繼續傳道,當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時,先知懷著一顆破碎的心眼睜睜看著他的國家滅亡,所預言的應驗。

  在百姓被擄、淪亡後,先知獲釋,並受巴比倫王的優待,任他選擇前往巴比倫或仍留在耶城,他選了後者,但不久又被強逼流亡埃及;相傳耶利米最終在埃及被暴民用石頭打死而殉道。

  耶利米終身未娶,他一生至情至性,甘於寂寞,忠心到底;他實在是所有神僕人的榜樣,甚至有人將耶穌基督比作是先知耶利米(太十六14)。耶利米被囚先後有五次之多,他的信息雖在當時候被拒絕,但有長遠的價值和意義。


歷史背景

  耶利米蒙召時,猶太人還向亞述帝國稱臣進貢,後來巴比倫攻入亞述首都尼尼微,埃及王尼哥率軍北上援助埃及,而猶大王約西亞出兵攔阻,不幸陣亡。其子約哈斯繼位,作王僅三個月就被尼哥帶到埃及,由尼哥另立約哈斯的兄弟約雅敬為王,從此猶大成為埃及的附庸。

  埃及在迦基米施一役慘敗後,巴比倫的勢力便進入巴勒斯坦,擄去了猶大的宗室貴冑,但以理也在其中,於是猶大轉而臣服於巴比倫,惟不久約雅敬又投向埃及,結果造成巴比倫大軍圍攻耶路撒冷,約雅敬之子約雅斤被擄,巴比倫王另立西底家為猶大王。

  西底家生性懦弱,又乞援埃及,導致巴比倫再次攻陷埃及,主前586年西底家被擄到巴比倫,猶大亡國。巴比倫所立的猶大省長基大利不久被刺身亡,餘下的百姓逃至埃及。


宗教光景

  猶大晚期在瑪拿西王的影響,全國上下崇拜偶像,行邪作惡,使神的忿怒不止息。雖然約西亞18年,大刀闊斧的實施宗教改革(參王下廿二~廿三章),可惜後來流於表面的革新,未能深入民眾實際的宗教生活中,百姓並沒有真正悔改歸向神,反而迷信聖殿和聖城,以為那是民族安全最大的保障(七章),整個國家掉入虛假的安全感,從先知到祭司一味作假,對百姓妄稱:「平安了!平安了」,其實沒有平安。


主旨

  耶利米書主要是嚴責猶大的罪惡,包括君王、先知、祭司和百姓;除非他們悔改歸神,聽從祂的話,才可得拯救。但百姓沒有悔改,因此仇敵來了,這時先知反倒勸他們要向巴比倫投降,因為仇敵乃是神手中的工具,為要管教祂的百姓而被神所用;可是耶利米卻為猶太官民所不容,並認定先知是賣國賊,耶利米仍忠心傳講神的信息,並預言被擄會有七十年之久,也預言神對列國的審判以及彌賽亞的來臨。

  書中表達神因祂子民的罪惡是不得不罰,但仍對他們有慈愛和憐憫。先知耶利米自己就代表了這種心情,為百姓和聖城的罪惡與淪亡極為難過、痛苦。耶利米是神興起作時代的先知,是黑暗中的光,是神獨特的見證,也是這個時代最缺少的。願神興起有人像他,不避艱難,不畏強勢,不怕孤獨,能懇切為人代求,使神旨意得以成全。

  耶利米的信息帶著悲觀與盼望,又存著對審判和復興的矛盾憧憬。雖然他一再對背逆的百姓失望,卻對神有信心,他相信神的管教具有醫治的效用,先知也透視了苦難背後的恩典、審判後面的救贖。先知的信息再次堅定神與大衛之約那不變的應許:以色列人在神手中是有盼望的,拆毀為要帶來建立,打傷後有醫治,被擄還要歸回。

  本書內容未按年代編排,因此研讀時稍有混亂的感覺。先知對民族深邃的情感、對使命的執著態度,予人屬靈的感染力。

耶利米書被新約直接引用有十處之多,有關「新約」的應許是出自本書卅一31~34。本書「回轉、歸回」出現有115次,表明神的慈愛和憐恤。


大綱

一、耶利米的蒙召(一章)

二、對猶大的審判(二~廿五章)

  1、罪行和刑罰(二~六章)

  2、錯誤的信仰(七~十章)

  3、警告和審判(十一~十六章)

  4、先知的宣講(十七~廿五章)

三、與假先知爭論(廿六~廿九章)

四、安慰之書(卅~卅三章)

  1、復興之歌(卅~卅一章)

  2、獄中購地(卅二章)

  3、堅立聖約(卅三章)

五、敘述史事(卅四~四五章)

  1、亡國之前(卅四~卅八章)

  2、亡國之後(卅九~四四章)

  3、勸慰巴錄(四五章)

六、列國預言(四六~五一章)

七、歷史補篇(五二章)


重要信息

一、人的生死禍福都在乎與神的關係,神的選民更是如此。神起初揀選以色列,與他們建立如婚姻般的親密關係,將他們從埃及經過曠野,領進迦南美地;然而他們竟違背離棄他們的神,如同離棄活水的泉源,而為自己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。不敬畏神、離棄神乃是惡事、苦事。

二、先知以象徵性行動,曉諭屬靈真理

  1、十三1~11麻布腰帶-百姓拒絕聽神的話,變得毫無用處,就像腐爛的麻布帶。

  2、十八1~8窯匠與泥土-神會按自己意思毀滅祂犯罪的子民,這是神不得以要審判他們之前的警告。

  3、十六1~19先知的獨身生活-先知以孤單、刻苦的生活形象,作為將臨於以色列的厄運的標記。

  4、十九1~3打碎的瓦器-神會向先知打破瓦瓶那樣毀滅猶大。

  5、卅二6~44買亞拿突的地-以土地擁有權作為記號,表明將來猶大地必恢復正常生活。

三、十九章的陀斐特在欣嫩子谷,意思是燃燒之地,百姓在這裡殺嬰兒獻給外邦神,後成為焚燒污物、垃圾和屍體的地方,後來也成為地獄的代名詞。

四、耶利米書中的基督:活水的泉源(二13)、醫生(八22)、公義的苗裔(廿三5)、耶和華我們的義(廿三6)、大衛王(卅9)、好牧人(卅一10)、救贖主(五十34)。


附錄

、耶利米書第四章,神提醒『災禍』、『大毀滅』的來臨是因何而致?神的選民該當如何?

  一個定意「棄愛」的子民,必然招來定意「審判」的上帝;這是南北國末期先知的信息,也是歷來神子民的體驗。但審判並不是為報復,審判只是神要終止祂的子民繼續活在背信棄愛的地步,好能開始(恢復)一種和好的關係;因此,施行拔出,為的是要栽植;施行拆毀,為的是要建立;這是耶利米信息的中心。

  『災禍』、『大毀滅』是神對以色列人的審判,因為他們背棄祂,『他(以色列民)背叛了我,』這是耶和華說的,『你的行動,你的作為,招惹這事;這是你罪惡的結果,實在是苦,直透你心了。』(17~18節),『我的百性愚頑,不認識我;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,有智慧行惡,沒有知識行善。』(22節);從以色列民族身上,我們看見:人類永恆的悲劇,就是以「非」代替「是」,以非神代替真神。

  以色列民惟有轉回歸向神,才是唯一的路;耶和華說『以色列啊,你若回來歸向我,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,你就不被遷移。』(1節),『耶路撒冷啊,你當洗去心中的惡,使你可以得救。惡念存在你心裡要到幾時呢﹖』(14節)。神不斷向以色列民呼喊:回轉吧!我要醫治你背道的罪。

  後語:人真的可以落到一個地步(光景),就是擊打也是徒然,何等可憐!


、耶利米書卅五章所提的利甲族約定實義為何?為何該族『不喝酒』、『不住棚』?

  一般認為利甲族是基尼人(參代上二55、士一16),摩西岳父是基尼人。在亞伯拉罕之時,基尼族一部份住在迦南,另一部份住在米甸,在先知耶利米之時,這些人住在猶大地。

  神吩咐先知耶利米叫利甲族到聖殿內喝酒,先知照著所吩咐的,試驗利甲族,但他們拒飲,並追述先祖約拿達之遺訓(約拿達生於亞哈作以色列王之時,王下十 15,距利甲族被試驗時約250年);也許他怕都市生活、商業活動和酒會腐化了他們。經過這麼多年,約拿達的子孫還是遵行他們先祖的這些誡命,因此神也應許說,『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。』

  神對猶大人說:『 我從早起來警戒你們,你們卻不聽從我。我從早起來,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去,說:「你們各人當回頭,離開惡道,改正行為,不隨從事奉別神,就必住在我所賜給你們和你們列祖的地上。」只是你們沒有聽從我,也沒有側耳而聽。利甲的兒子約拿達的子孫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們的命,這百姓卻沒有聽從我!』 神用利甲族聽從先祖的教訓,指出猶大背逆不順從之罪,也看出神的難過、失望、傷心、焦急又忿怒的心境。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107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