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恩的軌跡 / 陳玉萱傳道

經文:路加福音七章36-50節


一、起點:耶穌的寬容與憐憫(七36~39)

   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詮釋,寬容,意指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,對於不同於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。這讓我們想到主,不論人如何的反對和質疑他的身份、他的信息、他的行動,他總是有耐心公正的容忍,甚至接納,耶穌對世人寬容到一個地步是,即便在他最痛苦的時候,他仍為仇敵禱告說:父啊,赦免他們!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(路二十三34)。諷刺的是,全知、全能的神願意寬容人到這樣的地步,我們這有限又貧乏的人卻常常是過於急躁的給人壓力與逼迫。


    耶穌的寬容從赴宴開始。吃飯,是最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方法。根據福音書的記載,耶穌最常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,然而,在路加福音中被詳細記錄下來的筵席卻都是法利賽人做東,根據路加的描述是,法利賽人邀請耶穌,耶穌就去了,毫無遲疑。耶穌從未把自己抬得高高在上;即使人懷著不良的動機,祂也予以尊重。新約學者泰樂也說:只要有機會,祂總是坦然接受別人慷慨的邀請,這是祂計畫中的一部份,目的在接近各行各業的人。因此祂沒有拒絕西門的邀請,而前往他家作客。祂來到世上是為了『尋找拯救失喪的人』。在做基層福音宣教時,我們除了熱情的邀請勞工朋友來吃飯之外,記得,也要大方的接受他們的邀請去吃飯,這是我們表達對他們的接納與認同的方式。


    路七37~38說,『那城裡有一個女人,是個罪人,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,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,站在耶穌背後,挨著他的腳哭,眼淚溼了耶穌的腳,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,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,把香膏抹上。』當時的猶太人宴客是在家中擺上矮桌,進食的人是側躺著將腿向後伸,用左手或左肩枕著頭,然後用右手進食,並且任何人都可自由進入,聽主人與客人的對話,只是不能一起吃東西,所以,這個有罪的女人可以輕易的進入西門的家,且站在耶穌背後、挨著他的腳哭。在當時,宴客的主人有三項當做的待客之道:首先,當客人抵達時,主人要搭手在客人的肩上,給客人一個平安吻;接著,主人應用事先預備好的水輕潑在客人足上為他洗塵;然後是為客人抹油,以表示尊重。若比較當時的禮俗與這女人的舉動,我們不禁會想,這女人會不會做得太超過了?!但耶穌並沒有拒絕,也沒有責備或批評她,反而在後續的教導中還有鼓勵的意味。從這段描述讓我們看到這有罪女人的信心。這女人來到西門家裡,不是因為那裡的人歡迎她,也不是因為他喜歡那些人,她在那裡說不定還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和嘲諷,她去,只因為耶穌,她愛(感激)耶穌,因為她知道耶穌已經先愛了她、接納了她。想想看,每一次來到主的面前你是帶著甚麼動機呢?是因為需要?是因為人?是因為愛宴?還是更多時候只是單單因為愛主?


    我想,這有罪的女人應該跟隨耶穌有一段日子了,或許她曾親自見到耶穌眼中的接納,也許她也曾聽過行淫婦人的見證,看見她的改變而被激勵重新選擇聖潔的生活。她來到西門的家,必須做一個決定,就是以耶穌的眼光代替罪人的眼光,當我們不斷地來到造我們的主面前,聽祂慈愛的聲音,決定以祂的眼光看待自己,我們才能漸漸地將別人和自己加諸在我們身上的錯誤標籤給釋放掉,然後有力量選擇過對的生活。曼寧牧師說:『耶穌愛我們,是照我們本相,而非照我們應有的樣子,因為沒有人符合應有的樣子。』


    39節說:『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,心裡說:這人若是先知,必知道摸他的是誰,是個怎樣的女人,乃是個罪人。』法利賽人西門在他的論斷中顯出他的無知,他心裡所想的前提都沒有錯,錯在他不認識耶穌的心是寬容與憐憫,錯在他沒看到女人悔改的心,也錯在他不認識自己也是個罪人。論斷其實是一種自義的行為,當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時我們就會論斷!你是否以為只有法利賽人才有這種心態呢?不是的,就連門徒也曾為此被耶穌責備,在路加福音九章51~56有這樣一段記載,當耶穌和門徒經過撒馬利亞的一個村莊時被拒絕接待,雅各和約翰就說:『主啊,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.....嗎?』 主責備他們說:『你們的心如何,你們並不知道。』我們常常忘記做一件事,就是抬頭看看耶穌的眼睛,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,是要救人的性命。(路九56)詩人也提醒我們,神若究察罪孽,誰能站立得住呢?但在你有赦免之恩,要叫人敬畏你。(詩一百三十3~4) 


二、路徑:主的赦免與人的感恩(七40~47)

    主耶穌看透了西門的心思,於是主動開口交談,主再次以比喻引入主題。根據呂振中譯本,41~42的翻譯是,耶穌說:有一個債主有兩個欠債的;一個欠五百日工錢,另一個欠五十日;都沒有可償還的,債主就把兩個都恩免了;那麼,他們哪一個要多愛他呢?也許有人會說五百日和五十日工錢,了不起就是一年半與兩個月的薪水,好像也不是欠很多,但42節說,都沒有可償還的,還記得社會新聞中曾看到有人為二萬元債務去搶劫、有人為十萬元卡債自殺嗎?重點不在於負債多少,而是他們都無力償還。這個比喻讓我想到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八章中無憐憫心僕人的比喻:欠一千萬兩的僕人祈求主人的寬容後,出去卻立刻將欠他十兩銀子的伙伴下在監裡,那個無憐憫心僕人最大的問題是,他不接受主人的恩免,還想靠自己還債。你自覺是欠得比較少的人嗎?曼寧牧師鼓勵我們,藉著接納自己的十字架(自己的傷口、限制、性格缺點、別人帶來的傷害),體會上帝是何等的愛我們、與我們同受,且接納我們。


    第44節,耶穌問西門:你看見這女人嗎?西門當然看見了,所以他在心中論斷,可是他看見了甚麼?他看見了這女人過去的不堪和外在的狼狽,然而耶穌看見了她現在的悔改生命與心中的感恩。你我的眼光常常看到的是甚麼呢?對於你的孩子、丈夫、妻子、父母、會友、新朋友等,你會常因過去交往的經驗去評斷或限制他們的成長嗎?耶穌常常和我們看的不同,祂有不一樣的眼光。


    第44~47節,耶穌為有罪的女人與法利賽人西門作了一個比較。就基本的待客之道而言,法利賽人西門一樣也沒做,請客卻不待客;然而,有罪的女人做的又遠超過習俗的要求,用眼淚代替水、親吻腳只有卑微的僕人才會這麼做、將一生最貴重的香膏代替一般的油抹在耶穌腳上。主為他們的行為下了結論;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,因為她的愛多;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愛就少。(七47)若從字面上來看,好像是因為女人先有較多的愛所以蒙受較多的赦免。但若我們從上下文來瞭解,便可以察覺,這句話乃是告訴我們,她愛的行動這麼強烈,正證明了她被赦免(接受赦免)的多。在路加福音中,感恩與信心息息相關,十七11~19是耶穌醫治十個大痲瘋的故事,最後只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回來歸榮耀與神,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,於是耶穌對他說:『起來,走吧!你的信救了你了。』想想看,你是如何透過愛與感恩的行動呈現你的信心呢?


三、進站:因信得救與平安(七48~50)

    在路加福音中,平安與救恩也是關係密切。平平安安的回去吧,原來的意思是:你進入平安裡去吧!除了這段記載,耶穌對女人說:你的信救了你;平平安安的回去吧!(七50)之外,相同的話耶穌也對血漏得醫治的女人說過(八48)。並且,天使報喜信告知救主的降世也與世人得平安有關(二14)。一個蒙基督救贖的生命,乃是一個平安的生命,這平安是因為他可以確實地接納且揮別過去的不堪或錯誤,更可以帶著力量與盼望面對現在並迎向未來。所以保羅說,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


    有罪的女人從頭到尾都默然不語,她的沈默也表示了她對那些不曾向她伸出援手、卻只會冷眼旁觀或嘲諷她的人的寬容,如同愛她的主一樣,饒恕她的仇敵,這饒恕也是她信心的表現。世界展望會第156期的展望期刊中有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:1994年盧安達發生人類歷史上永遠不應該被遺忘的大屠殺,那一年,飢餓三十的援助進入了盧安達。經過十五年,一位母親在遭難後幫助一位青年讀完大學,她的愛心令人感動,但更人驚訝的真相是:那一位竟然是當年參與殺害她親生孩子的兇手!是甚麼力量讓她選擇寬恕?更選擇了陪伴這位當年誤入歧途的少年人,扭轉了他的生命!原來是信仰,和更多人對這位母親的陪伴,讓她願意放下理直氣壯的權利。終於,陪伴帶出了寬恕與醫治的力量,結出了美麗果實!


    常在主愛裡,求神使我們活得像個蒙慈愛的兒女,用感謝與恩慈的和行動見證我們的所信!


(2009年10月18日  主日信息)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46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