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得記

 

簡介

路得記內容記載一個摩押女子路得,嫁到猶大族的故事。聖經中有兩卷書是以婦女命名的-路得記和以斯帖記;路得是一個外邦女子嫁給猶太人,以斯帖是一個猶太女子嫁給外邦人。

在舊約希伯來文聖經中,士師記和路得記是同一卷書,故路得記可稱為是士師記的附錄。士師記是一本黑暗、慘痛的歷史,讀時令人失望和難過,而路得記則是令人清新與溫暖;路得的故事在士師時代好比沙漠中的青草、黑夜裡的明星(路得記乃希伯來文學中的珍珠,由其中可見一般平民的生活、習俗和感情)。本書作者極可能是先知撒母耳。


主旨

路得記的要義是講到一個外邦人蒙恩,投入神的國和神的家中,並提及救贖之道與安息之地。神揀選一個人和一個家成為大衛王的系統,以後那位萬王之王耶穌基督便是由這個家族和譜系而生。大衛的曾祖父母都有外邦的血統,這說明外邦人能在神救恩和國度裡有分。

本書的開始是饑荒與死亡,但結束是美滿的婚姻與快樂。饑荒與死亡是因人離棄神,信心經不住環境的考驗,自尋苦惱(一20)與死路(一5);而美滿人生則是因人投靠神,重回神恩典之翅膀下(二14),滿得祂的賞賜。


大綱

一、路得至波阿斯城中(一章):決心相信,定意跟隨

二、路得至波阿斯田中(二章):殷勤拾穗,專心投靠

三、路得至波阿斯場中(三章):完全順服,安靜等候

四、路得至波阿斯家中(四章):與主聯合,因主得榮


重要信息

一、路得記是發生在士師時代一個美麗的故事,在以色列人任意而行,離棄耶和華去拜偶像的時候,居然有一位外邦女子離棄偶像來投靠耶和華,難怪她滿得耶和華的賞賜(二12),作了大衛王的曾祖母,也是主耶穌肉身的祖先。

二、路得記的特色:路得記是一本記述愛情的書,雖然全書沒有提到一個「愛」字,但是「愛的氣息」卻充滿在本書的每一個角落。正如以斯帖記沒提到任何「上帝」字眼,而書中卻充滿了上帝的作為。在拿俄米和路得身上我們看到動人的婆媳之愛;在波阿斯和收割工人之間有主僕之愛;波阿斯對路得更是洋溢著同情關懷以及高潔綺麗的情愛;就是城門口長老與眾人對波阿斯的祝福,或伯利恆城婦女們向拿俄米的祝賀,都蘊含著豐富的愛;在這一切的背後,也是最重要的,乃是神至高的慈愛;祂看顧孤苦無依的寡婦,又以慈愛覆庇一個投靠祂的外邦女子,更藉著這女子使祂的愛臨到以色列,進一步廣及全世界。因此閱讀路得記,令人有甜美溫馨的感覺。

三、「伯利恆」乃糧倉之意。原本糧食豐富的城市,卻因百姓離棄神,遭遇嚴重飢荒,使得以利米勒舉家遷往異教之地,實在可悲。

四、兄死無子,弟當娶其嫂為兄生子立嗣,免得兄死後無名。這是親屬當盡的本份,在摩西律法中是必須實行,不可推辭的(參看申廿五5-10)。如有推辭,則被嘲笑為脫鞋之家。這種習俗來到路得記時,似已漸漸轉變為志願性的,而且還擴充到其他至近的親屬(二20「至近的親屬」亦作「可代贖的親人」,以後該字被譯為「救贖主」)。因此才會有波阿斯列為第二順位,必須等第一順位的親屬放棄娶路得、贖產業的權利,才輪到波阿斯的情形發生。

五、孤寡可在田間拾取麥穗,這是申命記廿四19-22 的規定,為要照顧貧苦無依的人,給他們一條生路。

六、猶太人在當時婚禮的習俗,新郎以衣襟遮蓋新娘(三9),是象徵著保護之意。

七、按照猶太人的習俗,一月的逾越節要誦讀雅歌書,三月的五旬節誦讀路得記,五月九日誦讀耶利米哀歌以記念聖城被毀,七月的住棚節誦讀傳道書,十二月的普珥節則誦讀以斯帖記。可見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,路得記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八、路得是摩押的女子。摩押人是亞伯拉罕的姪子羅得的後代(參看創世記十九章),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曾經召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,卻未得逞; 後來又利用計謀引誘以色列人行姦淫、拜偶像(參看民數記廿二~廿五章)。因此摩西在律法中曾吩咐:「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;他們的子孫,雖過十代,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。」(申命記廿三3)路得此行追隨婆婆回到猶大地,要冒的險可真大,可能她會被人輕視、排斥,也許她一輩子再也嫁不出去;但是路得單純相信,立定心意投靠神,神也按著祂自己的信實恩待了路得。

九、「路得」這名字的意思是「美麗、滿足、悅目」;她在信心、愛心、順服、勤勞、吃苦、謙卑等品德上實在美麗,是基督徒德行的楷模。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129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