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代志上

 

簡介

  歷代志上、下在希伯來聖經中原是一卷,譯為希臘文時才分為上下兩卷。猶太人認為本書作者是以斯拉,因為歷代志下最後一段與以斯拉記的開頭完全一樣,而且本書的文筆、題材和風格,都與以斯拉記極為相似。以斯拉是通曉舊約律例、典章的,也是亞倫第十六代的子孫(拉七1~6),所以對祭司、聖殿、事奉條例都很熟悉。

  本書以大衛為主,以猶大國為本,以聖殿為中心,以祭司利未人著眼,也是從神的立場來看選民的歷史和地位,注重宗教生活過於政治方面的作用。這正是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之後,以斯拉和尼希米等所要恢復選民的信心和對神的敬畏。


主旨

  本書是論到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,在他們的歷史裡,有神的旨意貫穿在其中,雖然人會有許多改變,但不能影響神的命定。

  本書專論猶大國而不多提以色列國,多論猶大族,因為它乃是王族的系統。本書也以大衛王為中心,因為大衛預表基督為得勝之王。本書講到許多聖殿的事,聖殿象徵神的同在。其他的歷史書都以記載歷史和事實為主,歷代志卻以神的觀點和旨意來記載。

歷代志(上、下)放於希伯來文正典之末,表示猶太國史已終。歷代志原文的末節(卅六23)是一問號︰「誰在你們中間?」(直譯),暗示神在他的子民中間,他們可以回國復國。新約第一卷書回應此問號「神在我們中間,祂的名稱為以馬內利」(太一23)。


大綱

一、族譜(一~九章)

  1、列族譜系(一章)

  2、猶大譜系(二~四23)

  3、其他譜系(四24~九章)

二、國事(十~廿一章)

  1、王位堅定(十~十二章)

  2、敬奉約櫃(十三~十七章)

  3、戰勝仇敵(十八~廿一章)

三、宗教(廿二~廿九章)

  1、等待建殿(廿二章)

  2、分派職務(廿三~廿七章)

  3、最後提示(廿八~廿九章)


重要信息

一、歷代志是以神的的話語和觀點記載、解釋歷史,所以在事件之後常有說明事情發生的屬靈原因。例如:

  1、掃羅之死。撒母耳記上記載掃羅與非利士人爭戰,中箭身亡,終至自殺。但在本書卻記載是耶和華使他被殺,因為他干犯耶和華,沒有遵守神的命令,又因掃羅求問交鬼的婦人,沒有求問耶和華。

  2、撒母耳記中只說烏撒被擊殺,而在歷代志裡,卻說烏撒被擊殺的原因和利未人扛抬約櫃有關。

二、本書的用意是要使被擄歸回的百姓認識耶和華,重新回到祂面前事奉、敬拜祂(這也是以斯拉的職事),所以:

  1、對以色列族的家譜,記載得十分詳細,好使百姓追憶他們是神在萬民中所揀選的;同時也隱隱指出救贖的線從亞當一直到大衛,再從大衛一直到最後的王,也是永遠的王。

  2、對於利未人的職責、祭司的班次、建殿的經過,祭祀和節期,說的非常清楚,好使百姓愛慕律法,並能重建聖殿中的敬拜。

  3、對於列王的興衰原因,也描述的很具體,好使百姓看準,親近神、順服神必得祝福;遠離神、背逆神必受咒詛,百姓和君王對於神的態度,定規了他們的前途與歷史。

三、本書的鑰字是:揀選。

  1、神從萬民中揀選以色列人。

  2、從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揀選猶大支派。 

  3、從猶大支派中揀選耶西家。

  4、從耶西眾子中揀選大衛。

  5、從大衛眾子中揀選所羅門作王、建殿。

四、大衛把約櫃搬進耶路撒冷,並設立固定的人在約櫃旁事奉。大衛本身喜歡彈琴,在搬約櫃進大衛城時,大衛就曾吩咐利未人用樂器讚美上帝(代上十六24)。日後大衛更派亞薩作隊長,設立樂團與唱詩班,在約櫃前事奉(代上十六 章)。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所羅門建殿之後(代下八14-15)。 以色列人非常懷念大衛的統治,它們今日的國旗就是用大衛之星作代表。

五、本書廿一章,大衛數點百姓的罪再次被提起,且比撒上記載的更詳細,這是因為要引進聖殿的來歷。在神的眼中,看聖殿的根基是非常重要,它必須包含悔改、認罪、贖罪及公義得到滿足。

六、大衛將約櫃從俄別以東家搬到大衛城後,即重定利未人的職任:

  1、管理耶和華殿的事。

  2、做官長和士師(廿六28~32)。

  3、作守門的(廿六1~19)。

  4、頌讚耶和華。

七、本書廿九14說明奉獻的真理:「我算甚麼,我的民算甚麼,竟能如此樂意奉獻?因為萬物都從祢而來,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祢。」我們能樂意奉獻也是出於神的大恩(參林後八1)。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55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