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斯拉記

 

簡介

  以斯拉記接續歷代志下的記載,描述猶太人歸回重建聖殿的經過(一~六章),以及文士以斯拉回國重建聖民的信仰生活(七~十章)。

  以色列人因犯罪受神管教。一部份猶大人隨著約雅斤王被擄之後,思鄉之情瀰漫在流亡國外的百姓當中,而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結分別在耶路撒冷和被擄的地方,當眾宣講猶大必將滅亡的信息。西底家王第四年,有稱為先知的哈拿尼亞卻說,兩年以後猶大人就要歸回;這是猶大人所樂意聽到的信息(耶28:1~4)。但是耶利米說,這是假的,猶大必亡;果然在主前586年,猶大亡國,以色列人都被擄到巴比倫。

  巴比倫自尼布甲尼撒王以後,國道日漸衰落,在主前539,被波斯帝國滅亡。神預言以色列被擄七十年(耶25:11~12)。當時候滿足,神便恩準他們歸回故土,神激動波斯王古列成就了此事;可見世上萬事都在上帝的手中(箴21:1)


主旨

  本書作者是文士以斯拉。以斯拉記、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都是被擄後的歷史書,雖然時間稍有不同,但卻很有關連。以斯拉記講述重建聖殿,尼希米記則記重建聖城,而以斯帖記是保全聖民。以色列雖因背逆神被趕出本地,但神仍記念祂的約,領他們歸回,這也是應驗先知耶利米的預言。他們回國共有三次:

一、主前538年,由所羅巴伯領導歸回(拉二2)。

二、主前458年,由以斯拉帶領歸回(拉七1,6~7)。

三、主前445年,由尼希米領導歸回(尼二5~8)。

被擄歸回是以色列人歷史上一個很大的轉折點,正如當年他們出埃及進迦南一樣,否則猶太民族就從那時淪亡,基督也就無從降生,神的救贖計畫便不能完成。他們當時重建聖殿,與我們如今要復興教會有許多相似之處,值得我們借鏡參考。


大綱

一、所羅巴伯的歸回(一~六章)

  1、歸回之人(一~二章)

  2、重建聖殿(三~四章)

  3、建殿完成(五~六章)

二、以斯拉的歸回(七~十章)

  1、蒙恩回國(七~八章)

  2、認罪祈禱(九章)

  3、信仰重建(十章)


年代表

主前 539年 波斯征服巴比倫

      538年 古列下詔,所羅巴伯帶領百姓第一次歸回

      522年 大利烏王登基

      516年 重建聖殿完成

      486~480年(約) 以斯帖記事蹟

      458年 以斯拉抵耶路撒冷

      445年 尼希米抵耶路撒冷

      444年 耶路撒冷城牆完成

      433年 尼希米返回波斯國


重要信息

一、神是「天地之神」(五11),祂興起君王,賜下權柄(一2)。祂能激動君王的心,使他們遵行祂的旨意(一1);亞達薛西王不能拒絕一位卑微的文士以斯拉所提出的請求,因為這位文士有神的手幫助他(七6,12)。

二、神既有意重建祂的殿,是不能因仇敵的恐嚇、百姓的軟弱而廢止的,所以在停頓十五年後,便打發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,向猶太人說勸勉的話,於是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就又起來動手建殿。

三、在被擄其間,以色列百姓在宗教方面有許多的改變:

  1、偶像絕跡-被擄時期中,他們把以前因拜偶像而遭神滅亡之致命惡習完全清除,此後他們再沒有拜偶像了,他們的一神觀念從此非常堅定。

  2、宗教改觀-以前因有聖殿存在,宗教禮儀極為繁複,現今聖殿既毀,百姓的宗教信仰漸趨個人化(如但以理自行禱告讀經;參但6:10;9:2),日後  公眾集會之敬拜也簡化多了。

  3、會堂創立-自聖殿被毀後,他們已失去崇拜的中心,在新環境裡他們創立會堂,在安息日及節日聚集,培養宗教信仰,教導律法,後來這些會堂便成為他們的宗教崇拜中心、宗教教育的學府,及社會福利機構。

  4、律法重估-在此之前律法受忽略,而今在痛苦火煉中他們對律法有重新的評價。以斯拉回國,宣讀及闡述律法書,帶來全國屬靈大復興;此後他們忠心衛護律法,甚至為律法犧牲生命。

  5、教派出現-因他們對律法有新的態度,因而產生新的觀念、愛慕及辯護。法利賽派、文士派、撒都該派等均應時而生;此等教派之興起原本與守律法及愛律法有關,可惜到了後期他們已離開了律法的精義,而把它變成一種機械式的理論而已。

四、有關被擄歸回的預言,不單是先知耶利米在宣講(耶30:1~3、32:26~44),以賽亞書(賽44:28)、以西結書 (結11:17~18、28:25~26)都有記載。

五、以斯拉記第六章以獻殿結束,即大利烏王在位第六年(主前516);第七章續記亞達薛西王第七年的事蹟(主前458)。兩章之間是薛西王(即亞哈隨魯王),他立以斯帖為后,因此以斯帖記的故事應發生在以斯拉記第六、七章之間(兩章中間約隔58年)。

六、歸回之以色列人在聖殿重建上歷經許多波折

   1、築壇獻祭、守住棚節:猶大人歸回以後,七月間聚集在耶路撒冷。他們聚集如同一人。在所羅巴伯和耶書亞的領導下,他們照律法書所寫,築壇獻祭,並守住棚節。所羅巴伯是約雅斤王的孫子,代表大衛宗室,主理政治;耶書亞是大祭司,負責宗教事務。

 2.立殿的根基:這是歸回以後第二年二月間的事。立聖殿根基的時候,有祭司吹號、有詩班奏樂、有老年人激動的大聲哭號。

 3.撒瑪利亞人的阻擾:撒瑪利亞人聽到猶大人歸回重建聖殿,就前來干涉。首先他們說要參與建殿,當這個要求被拒絕以後,他們就百般阻撓。從古列年間,經過剛比西斯王,一直到大利烏一世第二年,他們一直都設法破壞猶大人建殿的計劃。

 4.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:被擄歸回的猶大人,他們建殿的熱忱因著撒瑪利亞人的仇視而消失。他們轉而關心、建造自己的房子。時間一晃就過了十幾年。大利烏一世第二年,先知哈該責備猶大人,自己住天花板的房子,卻讓聖殿荒涼。六月二十四日,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在先知哈該的鼓勵之下,率領百姓重啟建殿工程(該1:12~15)。這當中還有先知撒迦利亞的鼓勵(拉5:1~2)。

 5.獻殿之禮:最終耶路撒冷的聖殿在大利烏王第六年修建完畢,猶大人歡喜地行奉獻禮,並派祭司、利未人照律法書所寫,按著班次在聖殿裡事奉神。翌年正月十四日,他們又守逾越節。

  猶大人這一次所建造的聖殿,規模比所羅門建造的小得多,但是這個聖殿一直是猶大人生活的重心。國家已經亡了,得外邦君王所允許建造的聖殿,是他們唯一的盼望與寄託。自此,祭司在猶大人中,一直扮演極重要的角色;除了總管宗教事務外,祭司也管理政治的事,這個現象一直延續到耶穌的時代。

七、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後,接到報告,猶大人和外邦人通婚;恐怕會隨從外邦的風俗,再度離棄神。以斯拉非常看重這事,他先是在上帝面前認罪祈禱,然後召集會眾處理這件事;百姓和首領都同意離開外邦的妻子。和外邦人通婚的問題,保羅在新約也有一些教導(林前7:12~17),和以斯拉的處理略有不同,保羅吩咐讓不信的一方決定要不要留下來,而非信主的人主動離棄對方;保羅認為基督徒也有可能帶領未信的另一半信主,所以不要輕言離婚。其實最重要的是會不會受影響而離棄神,這是以斯拉所最關心的。以斯拉身為領袖,自覺有責任教導百姓保持純正的信仰,因此採取嚴格的措施,禁止與外族聯婚。

八、以斯拉的工作非常偉大,他不但帶領歸回百姓悔改歸向神,帶進信仰的大復興,相傳他也創立了猶太人的會堂制度,使後來的猶太人能聚集一起禱告敬拜神,學習律法和先知的教導,最重要的是他將舊約全部經卷編纂成典,成為新約教會及所有信徒至高的寶庫。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7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