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摩司書

 

背景

  主前八世紀在以色列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。當時耶羅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王(主前782~753),北國國勢強盛,經濟繁榮,百姓過著富裕、奢侈、淫逸的生活,但同時卻把耶和華的律法完全忘記且道德敗壞、宗教式微。考古資料也顯示:從撒瑪利亞發掘出大量象牙鑲嵌物,證實了阿摩司對京城極盡奢華之能的描述如「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」(摩六4)確非虛言。

  阿摩司痛斥富人對窮人的無情榨取(摩五11-13,八4-10),警告他們因悖逆神的律法必難逃神的懲罰。以色列國家不僅社會罪孽深重,背棄神約,更敬奉異教。迦南宗教的影響已經滲入以色列國中,從撒瑪利亞宮內的府庫發掘出大量陶片,上面記錄的許多希伯來人名都冠有「巴力」字樣(巴力是迦南宗教的主神),可見異教之風極盛。


簡介

  先知「阿摩司」名字是「負擔」或「負重者」的意思。他是耶路撒冷以南的提哥亞牧人也是修理桑樹的;他原不是先知,但神選用他,使他負重、受託作主話語的出口,來到北國以色列伯特利城宣講預言。

本書信息結構嚴謹,內容尖銳深刻,文辭鮮活生動,對時弊鞭辟入裡。阿摩司又被稱為公義的先知。


主旨

  本書主要是講述神向以色列國的公義審判,因為他們:社會不公、道德淪喪、宗教背道。先知用充滿詩意的筆法來陳述信息,他宣告「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,從耶路撒冷發聲」,從這種既生動又臨場感十足的敘述中,可想像一隻無助的羊羔,在獅子的利爪下,承受被撕裂的苦痛;本書主題是圍繞此一圖像,強調神審判的忿怒已傾倒,無一人可倖免、能逃避;但,在末後仍有復興的盼望和神管教後的應許:「到那日,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,堵住其中的破口,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...」。


大綱

一、八篇攻擊列國的信息(一~二章)

  格式

  1、引言:『耶和華如此說』

  2、審判:『...三番四次的犯罪,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罰』

  3、罪行:『因為他...』

  4、刑罰:『我卻要降火在...,燒滅...的宮殿』

  5、結語:『這是耶和華說的』

二、三篇責備的信息(三~六章)

  都以『你們當聽』開始

三、五個刑罰的異象(七~九章)

  1、蝗災

  2、火刑

  3、準繩

  4、夏果

  5、祭壇


重要信息

一、阿摩司舉目四顧,處處是悖逆與偽善。本書最重要的訓誨,就是表面遵守教義教規而內心悖逆神意的偽善是信徒的大惡。

二、本書的「罪」字用了十七次,可見是非常看重,是上帝所不容許的。神既刑罰七個鄰邦之罪,當然也必須刑罰選民的罪。因為「在地上萬族中,我只認識你們」;神與以色列的關係是特殊的,是根源於上帝神聖的揀選,因而以色列就得著特別的恩惠與特權,但隨著而來的是更大的責任,因此,祂必追討他們的一切罪。多給誰就向誰多取;因此恩典多審判也重。

三、以色列的結局已到,必要受到懲罰;聖殿中的詩歌將變為哀歌,多人被殺,因為他們吞吃窮人,厭惡聖日,以詭詐作買賣,貪財害人;當神降罰的日子,必有飢荒來到,「人飢餓非因無餅,乾渴非因無水,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」八11,同時人心靈的飢渴非物質所能滿足的。

四、神公義的原則,其一是:宗教信仰若離開了正當的倫理道德行為,便不為神所悅納。百姓有一錯誤的觀念,以為表面的宗教儀式能帶給他們免於審判的保證。「信仰亦即生活」。

五、本書在末後仍帶出復興的盼望:

1、耶和華是全地的主:全地都為祂所造,且靠祂而立。(九5~7)

2、耶和華是列國的主:列國都在神掌權之下。(九7~8)

3、耶和華是審判的主:以色列民將被神分散到外邦中。(九9~10)

4、耶和華是復興的主:神要復興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。(九11~12)

5、耶和華是賜福的主:以色列民將要歸回,聖地要流奶出酒。(九12~15)

六、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」四12。阿摩司書讓我們更加認識神的公義,也教導我們要行在神的旨意中。
七、「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...」(一2),先知以獅子的吼叫來象徵上帝的審判。阿摩司在這宗教混亂、人心敗壞、道德沈淪之際,領受耶和華啟示,毅然決然站出來宣告神的怒吼,其目的,乃是喚醒百姓的覺醒,不可再墮落下去,若不覺悟悔改,必將承受耶和華嚴厲的審判。先知阿摩司警告的啟示,不僅對當時的以色列,也是針對現在的我們,你我豈能不謹慎自守、警醒覺悟呢?

評論: 0 | 引用: 0 | 閱讀: 4127